当前位置: 主页 > 中国市场情报网 > 招商 > 内容页

新华网评:谨防招聘市场“糖衣炮弹”

2023-09-08 12:23:08 来源:新华网


(相关资料图)

新华网记者 林凡诗

以高薪为诱饵,虚假承诺“画大饼”,在合同中玩“文字游戏”,成立“皮包公司”挂羊头卖狗肉……近年来,招聘市场上的诈骗行为坑害求职者,不少求职者“未工作先破财”。招聘诈骗行为还扩展到更大领域范围,甚至呈现产业化发展趋势。这严重扰乱求职市场秩序,损害求职者就业信心,亟待严加防范并加大打击力度。

今年2月,四川省公安厅公布一起典型案例,犯罪嫌疑人胡某某成立四川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,伙同17人专门针对在校大学生、应届毕业生和有培训需求的应聘人员,在求职平台上发布虚假高薪招聘信息,通过一系列套路陷阱,诈骗400余名求职大学生,涉案金额达131万元。

近期,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一起招聘诈骗案件,犯罪团伙利用被害人对证书性质的认知偏差,以高薪职位为诱饵,以必须持证上岗为由,骗取“学习证明”费用。从2022年4月至案发,该犯罪团伙骗取涉及内蒙古、河南、甘肃、重庆、云南、广东等地的多名受害人共计18万余元。

不法分子缘何屡屡得逞?首先是利用了求职者急于高薪求职的心理,他们许以优厚待遇等虚假承诺,让求职者步步落入圈套。其次,部分监管漏洞仍存,违法链条隐蔽致使求职者维权难。记者发现,一些招聘骗局在合同上只明确甲方权益以及乙方义务,而对于招聘公司许诺给求职者的种种承诺,并未写入合同,或是在合同中设置苛刻条件,致使求职者在后期发现公司未兑现承诺时,也难以从合同中找到维权证据。再加上不少受害人防范意识薄弱,社会阅历及求职经验不足,往往成为不法分子行骗的目标。

就业是民生之本,维护好、保障好求职者基本权益是招聘市场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,也是推动实现更加充分、更高质量就业的坚实基础。

要识破不法分子利用“障眼法”设置的陷阱,关键是要加强对求职者的求职培训及反诈宣传,将宣传深入最基层,提高求职者防范意识。高校要加强学生求职风险教育,帮助大学生提高反诈骗能力。各平台加强对招聘单位的资质认证和信息发布人员实名认证,规范信息发布流程,建立招聘企业红黑榜制度,确保发布的信息真实、合法、有效。

此外,各相关部门间应健全信息交换机制,加强行政许可与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之间的沟通衔接,形成监管合力,指导和督促网络招聘平台完善信息发布审查制度以及投诉处理机制。对违反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的,要加大打击力度、依法严肃处理。

标签:

商品
番禺这些路段出现严重积水,建议市民绕路出行
记者获悉,受台风“海葵”残余环流和季风影响,9月7日白天至9月8日凌晨
请病假扣工资怎么办理
请病假扣工资的,可以先和用人单位进行协商,协商不成的,可以向当地的